警報顯示:

平交道依規定警報時間不得少於30秒,從預警時間6~8秒到入口遮斷桿下降時間6~8秒,接著入口遮斷桿下降時間【=入口遮斷桿下降時間+4~6秒】,然後遮斷時間15秒。總警報時間必須大於30秒。此計算方式是以目前台鐵列車最高限速130km/h 為準則,故當實際運轉車速度比較慢時,就會相對增加安全防護時間。大於30秒的設計也是為了防止效果不會立即影響系統,而延後影響造成悲劇,因此時間的控制必須是基於對未來的狀態,而非當時的狀態。

而平交道的遮斷桿偵測設備有軌道電路和計軸器,有些是設定固定時間,而有些是以感應的方式發出警報,警燈設置為一分鐘40~60次、警鈴為一分鐘100~200次。這是利用redundancy gain原則,將警報的資訊用視覺和聽覺這兩種不同形式顯示,以達到提醒的目的。除此之外,鐵路上還設有障礙物偵測裝置,它是利用紅外線偵測妨礙物,然後發出語音警告,這種警告通常會用很尖銳的鳴叫聲去刺激接收器,是警報嚴重程度最高的一個。



標示顯示:

在平面的顯示中,其看板都是以黃黑相間的圖式做為平交道的底板,此效標和對比敏感度有關,即使在夜晚,黃色的板子還是很清楚地呈現交叉狀,明確地表達出平交道的標示,而且標示也有達到meaningfulness,「停、看、聽」三大指標。而且,它重點標示也都是有用紅色的框,黑色的字作為警示,強調了對比敏感。



動態顯示:

看板上有提示列車行進方向,其也遵循principle of the moving part讓顯示移動的方向與我們的心智模型一致,移動式箭頭代表了列車「移動方向」,而不是列車的「來向」。



不過我覺得在平交道的顯示設計有一個缺點,就是顯示太多的訊息。每一個平交道都會有看板解釋平交道應注意事項,然後又會有閃爍的警告燈,來車方向,停看聽標語,入口遮斷桿,還有警鈴等等……這樣會造成一種緊張感。我記得我第一次開車上路,遇到平交道有火車通過,它突然噹噹噹得響起來,我當場嚇到不知該如何是好,然後下意識的就是一一看那些看板,不過其實那些看板內容也沒有很重要,反而只是造成我的壓迫感、緊張感而已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d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